|
輸送機滾筒表面黏附物料結塊,用什么方法清理不損傷包膠?时间:2025-10-29 作者:中輸輸送機【原创】 輸送帶驅動滾筒或改向滾筒的包膠是保障輸送帶與滾筒之間摩擦力、避免打滑的關鍵部件,其表面若黏附物料結塊,不僅會導致滾筒表面不平整、輸送帶局部過熱,還可能造成輸送帶跑偏、包膠磨損加劇等問題。但包膠材質(如天然橡膠、丁腈橡膠、聚氨酯等)多具有一定彈性與耐磨性,卻不耐尖銳工具刮擦或強腐蝕性物質侵蝕,因此清理物料結塊時需遵循 “無損包膠、高效除垢” 原則。結合物料結塊特性與包膠防護要求,可采用以下幾類安全有效的清理方法。 一、物理干清理法:適用于干燥、松散類結塊 物理干清理法通過機械力或氣流作用去除結塊,不涉及化學試劑,對包膠損傷最小,適合清理干燥、無黏性的物料結塊(如礦石粉末、谷物殘渣等)。 其一,壓縮空氣吹掃法是常用的在線清理方式。操作時需使用壓力調節至 0.4~0.6MPa 的壓縮空氣,配備扇形或圓形噴嘴,保持噴嘴與滾筒包膠表面 30~50cm 的距離,沿滾筒軸向勻速移動吹掃。該方法可利用氣流沖擊力打散松散結塊,且氣流分散均勻,不會對包膠造成局部壓力損傷;需注意避免使用高壓直射噴嘴,防止氣流過于集中導致包膠表面出現劃痕。 其二,軟質刮板清理法適合輕度黏附的結塊。選擇材質為聚氨酯或橡膠的軟質刮板(硬度不超過邵氏 60 度),將刮板固定在滾筒下方的支架上,使刮板與包膠表面保持 1~2mm 的接觸間隙,利用滾筒轉動時的相對運動,通過刮板的柔性刮擦去除結塊。安裝時需確保刮板與滾筒軸線平行,避免刮板邊緣與包膠產生局部摩擦;若結塊較硬,可適當調整刮板角度(不超過 15°),減少刮擦阻力,防止包膠磨損。 二、化學輔助清理法:適用于黏性、硬化類結塊 當物料結塊因受潮或化學反應形成黏性層(如煤泥、水泥灰、糖渣等),單純物理清理難以徹底去除時,可采用化學輔助清理法,但需嚴格選擇溫和的清理劑,避免腐蝕包膠。 首先,中性清潔劑浸泡法適用于離線清理場景。將滾筒拆卸后,浸泡在濃度為 5%~10% 的中性清潔劑(如食品級表面活性劑、中性除垢劑)溶液中,浸泡時間根據結塊硬度控制在 30~60 分鐘,待結塊軟化后,用軟質毛刷(如尼龍毛刷)輕輕刷洗表面。中性清潔劑 pH 值保持在 6~8 之間,不會與橡膠或聚氨酯發生化學反應,且能有效分解黏性物質;清洗后需用清水徹底沖洗滾筒,避免清潔劑殘留導致包膠加速老化。
其次,溫水軟化法可配合物理清理使用。對于無法拆卸的滾筒,用溫度為 40~50℃的溫水(避免高溫導致包膠變形)噴灑在結塊表面,溫水可降低物料黏性、軟化硬化結塊,噴灑后等待 5~10 分鐘,再用軟質刮板或壓縮空氣清理。需注意控制溫水溫度,普通橡膠包膠耐受溫度不超過 60℃,聚氨酯包膠不超過 80℃,防止高溫破壞包膠結構。 三、專用機械清理裝置:適用于連續運行場景 對于需要 24 小時連續運轉的輸送帶系統,可安裝專用機械清理裝置,實現實時、無損清理,避免停機影響生產。 旋轉式軟刷清理器是主流選擇,其由電機驅動的軟質尼龍刷輥組成,刷輥與滾筒反向轉動,轉速根據滾筒線速度調整(通常為滾筒轉速的 1.2~1.5 倍),通過刷毛的柔性摩擦去除結塊。刷毛材質選擇高彈性尼龍絲,直徑不小于 0.3mm,避免過細的刷毛斷裂后嵌入包膠表面;刷輥與滾筒的接觸壓力需通過彈簧機構調節,確保刷毛能接觸結塊且不擠壓包膠,一般接觸深度控制在 2~3mm。 此外,高壓水射流清理裝置適用于防水性較好的包膠(如丁腈橡膠、聚氨酯包膠)。采用壓力為 10~15MPa 的高壓水,配備旋轉噴頭,沿滾筒軸向移動噴射,高壓水能沖擊結塊同時不損傷包膠表面。使用時需確保包膠無破損,防止水分滲入包膠內部導致滾筒生銹;清理后需及時用壓縮空氣吹干包膠表面,避免殘留水分與物料混合形成新的結塊。 四、清理后的包膠保護與預防措施 清理完成后,需對包膠表面進行檢查與保護,同時采取預防措施減少結塊黏附。首先,用手觸摸包膠表面,確認無劃痕、鼓包等損傷,若發現輕微磨損,可涂抹專用橡膠保護劑(如硅基潤滑劑),增強包膠耐磨性與抗黏性。其次,針對易黏附物料的工況,可在滾筒包膠表面涂刷防黏涂層(如聚四氟乙烯涂層),降低物料與包膠的附著力;同時優化輸送帶系統的密封與除塵設計,減少物料粉塵在滾筒表面堆積,從源頭降低結塊形成概率。 |
